记者:第一个问题,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部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全国第一家叫部级名称的,能不能介绍一下关于经济管理学部的情况。
苏敬勤:“学部”这个词也是一个对单位的专用术语,在中国可能是搞的比较晚,但是在国外,这个提法是比较多的,包括很多像日本的大学就叫学部。包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有很多大学也叫学部。中国的学部这个词,大连理工大学是比较到的,但是我们不是唯一的一家,据我所知,像天津大学也在搞学部,浙大也在搞学部。但是大工的学部跟其他的学部不太一样。我们的学部是以学科群为单位进行的,所以我们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由原来的管理学院和经济系两家合并组建而成。
这个学科群就是管理和经济学科群,这个学科群下又分成三个学院,一个是一级学科学院,一个是管理工程学院,第二个是工商管理学院,第三个经济学院。同时我们还有一个MBA、EMBA中心,形成学部下边“三院一中心”的架构体系。
通过这样学部制的改革,我们把相邻的学科整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够发挥学科群资源整合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对加强学校领导和管理起到推进的作用。所以我们学部跟其他大学成立的学部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是一个紧密型的学部,不是一个虚设。
学部这一层负责管理的是学生、教学、行政,也包括专业学位,资源这一块都在学部,学院具体负责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这样具体建设工作,形成学部、学院两层的架构体系,各司其职。对中国现代的管理教育,将会起到一个探索性的作用。
记者:对于MBA教育来说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事情。能不能再介绍一下经济管理学部队伍的发展和和现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哪些呢?
苏敬勤:现在一个单位的发展,特别是二级单位的发展,我觉得主要看几个指标,一个是人才指标。人才指标,大家都知道,我们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部,我们是国内最早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大学。同时我们现在有两位特聘教授和讲学讲授,同时有两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授。
从学科体系来看的话,我们三大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应用经济学三大一级学科,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我们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在工商管理这方面我们有国家鼓励奖。所以从学科激励角度来说,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大连理工大学作为一个工科背景为主的大学,特别注视科学研究工作,我们每年的科研经费,在全国商学院中都名列前茅。比如说去年科研经费达到2800万,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标准性的科研研究项目,比如说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招标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科研研究项目,以及重大合作专项等等这类项目,我们已经拿了十几个了,特别是在去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以我们为第一单位的我们就拿了三项,在全国商学院中,应该说位列第一。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
记者:我看过一些资料,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部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不能介绍一下大连理工大学现在的教学特色是什么呢?
苏敬勤:案例教学”显然是我们的特色之一。实际上案例教学,在国际上就很早了,比如1908年哈佛商学院成立之后,它一直在大力推动案例教学。国内搞案例教学的很多,只不过我们做的比较早,我们1985年经当时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国内第一家,到现在已经有26年的时间了。目前我们国内包括清华、北大等等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推行案例教学。
我个人理解,案例教学在商学院教学中,在法学院教学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实际上就是我们商学院的三大职能,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应用。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商学院的教育和其他学院的教育不同,主要特点就在于他的穷尽性,就是说我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不仅运用它,而且要把你的理论和当时的特定的情境相结合,什么样的载体能够有这样的情景性呢?其他的载体都达不到这个水平,这就是案例本身具有的重要特点,案例特定情境下的事实描述。在这种情境下的描述,通过师生的互动,案例的教学,就使得老师把学生带到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反复的训练,就能够提高MBA学生,EMBA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案例教学为什么在商学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重要原因。它和模型不一样,企业实际的管理、实际的运作,这种经验知识,只能通过案例的教学方法来做。
大连理工大学我们从1985年,甚至更早开始,在这之前,大家都知道,我们大连培训中心,也就是原来的管理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现代教育的单位,1980年就把美国的MBA教育引进到了中国,1984年成立了中美两国合作举办的MBA项目,就是我们大连理工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合作开办的项目,那是第一个MBA项目。
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这些教授就需要大量的案例,他们第一个阶段是把美国的案例拿到中国来,后来发现对于中国的学员来讲,用处不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学员的传授知识也不利,所以后来美国教授率先和我们中方教授合作,经过国务院领导的特批,在国内诸如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大连、沈阳,美方教授和中方教授合作进行案例的采集,这才使得案例教学,有了一个基础,否则你没有案例啊。
接下来我们大力开展案例教学,有了案例以后开展教学,这个案例教学我们一直在坚持。从1987年开始,我们又在全国举行案例的培训,到现在24年了,在2007年的时候,又在全国MBA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国案例管理中心成立了,这个中国案例管理中心,是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支持的,全国MBA培养院校共同参加的一个合作设施的组织,所有的MBA培养院校都是这个共享中心的会员单位。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案例中心已经拥有2000多个,而且这个速度还在加快。去年我们又搞了一个全国百篇优秀教学案例的评选,应该说对中国的管理案例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国务院学科办也对这个事情非常关注,准备将案例采编作为学科评价的一个指标,纳入到学科评估中。
同时我们在去年一月份,也和世界第二大的案例方面的教学单位,就是加拿大(学校名 英文)合作签订了意向书,我们中国的案例已经被选中12个被推荐过去。我相信这对推荐中国特色管理和情境管理,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企业发展状况,更多的人了解教学的状况,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记者:我看了一下您的简介,您教育的经历非常的丰富,1999年就进入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领导班子,先后担任副院长和党委书记等职,和2005年开始出任两届管理学院领导工作。您能谈一下现在我们国家的MBA发展形势是怎样的?
苏敬勤:总的来讲,中国的MBA教育,现代管理教育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步调是一致的,都在快速超常的发展。比如说国内MBA,第一批只有9所院校,到了去年就有233所,尤其这两年,每年都以新增十几所的速度在增长,EMBA也是这样,2003年是30所院校,2009年又新增了32所,所以这个速度很快。目前为止,有商学院的大学有四五百所,而且这个速度还会提高。所以第一,培养院校的规模增长速度比较快。
第二,质量的问题。我觉得中国的MBA培养质量,也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相同的特质,分层发展。
以前几批院校为特征的MBA培养院校,经过多年激励,不断的向国外学习,然后结合中国的本土,所以形成了很多具有鲜明特色的项目。有些项目我们经常到国外去,也做了一些比较,应该说从师资的水平,课程建设的特色,以及受学员欢迎程度,我认为已经不逊色于国外一般大学的MBA项目,甚至可以一些国外比较好的大学,应该说互有特色。
当然第二层次的,后一些的院校,应该说他们还在不断的积累中,包括课程的建设问题、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等等,还有刚刚获得批准的院校,这个速度应该说比较快,所以在各方面都有不断提升的过程。
但是总的来讲,态势非常好,有一些院校的项目做的比较好,也有的学校做到了全案例教学,国外先进的一些做法,在我们培养院校当中都有体现。比如说我们的网络教育,比如说互动式教学、沙盘等等这些方法也都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所以总的来讲是这样的判断。
记者:中国现代管理教育走过了30年的历程,2010年在大工成功举办了30周年庆典活动,作为见证者和亲历者,您亲自主编了《中美大连培训项目三十年》一书,能不能谈一下您编这本书的感受?
苏敬勤:这个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果,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是这样,我第一我感觉到非常骄傲,因为30年前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说80年代的时候,实际上那个时候国家领导人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把这个项目设在大工,可是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有很多感人的事情,我们很多教授要分房子,要入住,结果为了大连这个项目,为了MBA这个项目,这些教授就不能住到新分的房子了。当时的环境条件之差,很难以形容,包括教室都不符合商学院教育的要求,但是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MBA项目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想这给我一个信心,…我们现在的环境和条件比那个时候,不知好了多少倍,所以我相信我们的MBA项目一定会越做越好,这是我的一个体会。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很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的MBA教育从幼苗做到现在这么大,为什么走过这样一个路程呢?我觉得是中国强大的需求。这是我们中国MBA教育,现代管理教育,能够茁壮成长的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现在中国经济从去年开始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加速成长,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时间应该说也不会太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会对MBA提出更多的需求。作为商学院的院长,我们的体会是,我们应该伴随中国经济的成长不断助推中国经济的成长,为中国经济成长不断提供高质量的MBA的人才,这是我们的使命。
记者:在您的大力推动下,2007年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成立,共享中心推进中国管理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的发展,促进中国本土案例开发与共享,各MBA培养院校自愿参加的服务型和非营利性的合作机构。目前已有会员单位二百多家,共享中心已经成为全国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案例开发、案例研究和案例交流的公共平台,您作为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您是出于怎样的初衷来投入这个工作的?您坚持的动力又是什么呢?
苏敬勤:实际上中国的管理教育,案例教学,大家都很清楚,而且都很重视,其他的学校也在搞,我在这个实践中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如果我们每个院校都在分散的自发的做这样一些工作,不仅投入精力巨大,而且效果不好。尤其我们当今社会,是一个发达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资源拿出来共享是问题的关键,现在在共享这块,在MBA这块还是有待提高的。所以我们提出来,跟领导沟通,能不能把这种资源合作其,共享起来,但是我们做了很多模式和探讨,因为共享的模式很多元,后来我们感到真正对MBA发展有效的模式,就是合作设施模式。就是这种情况下,有一家多出点力,多出点钱,多投点人,大家免费共享,这种模式现在看起来是唯一成功的模式。因为其他来讲,你只要一收费,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就比较困难。比如搞精英俱乐部模式,实际上也很难做成,搞成哈佛的模式也很难做成,因为它是单一学校的模式。所以经过探讨,目前来看,这个效果非常可行。而且还有一点,你一定要投入,我们每年举办一次国际论坛,两次案例研讨培训班,经常搞活动,这些活动对提高大家的教学水平,以及案例研究水平,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来讲,我想这种模式下,才能够受惠于我们所有的MBA培养院校。
记者:刚才您说案例教学的优势和发展背景,案例教学究竟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呢?
苏敬勤:刚才讲了案例教学的情境性,情境性就说课堂授课很难有情境性。第二,商学院教育有一个特点,带有实践性。我们的学员不可能在课堂上了解太多的别的成功一些企业的情况,要想让他了解别的成功的企业,就要通过案例展示给大家,这样你就可以一两年的时间,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最好的企业的实践。这样的话,通过短的实践,特殊的训练就可以提高实践的能力。所以我经常讲,案例课堂与一般的填鸭式的区别,主要就在于你有更多商业实践的机会,这种商业实践恰恰是学生需要的。
记者:现在商学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到底有哪些?
苏敬勤:我觉得任何一个都在承担社会责任。从商学院本身来讲,三个使命,一个是创造知识,创造知识本身就是我们的根本的使命。第二,我们传播知识,拓展知识,培育人才。第三,服务社会,服务社会包括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为企业提供咨询,我们的教师到企业担任顾问,做一些咨询工作,这都是社会责任。从这三项社会责任来看,我觉得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非常重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个是商学院很重要的使命。所以在培养计划中,就应该增加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前期的一些课程。让我们的学员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能够正确的向前走,来助推中国经济的增长,所以我们商学院的使命就是要助推中国经济的发展,我觉得这是我们根本使命。
记者:由于节目时间的关系,我们节目很快就要结束,在节目最后,我们再畅想一下,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领导人说过,要在二十一世纪中叶,使我们的经济达到发展国家的水平,您刚才又说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助推了商学院的发展,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叶,我们商学院的发展会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国家商学院有没有可能超过哈佛商学院,能不能畅想一下?
苏敬勤:如果一般人看,可能看的比较多的是师资,看的是学员,我觉得中国商学院有几个优点是国际商学院很难具备的。第一,我们的学员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学员所在的企业,增长速度很大,企业越做越大是我们的优势。第二,我们的课程体系角度,我也看过很多国际上著名的课程体系,包括哈佛商学院,我觉得我们的课程体系,实际上并不落后。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的个案,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培训方案都不错,我们差的是什么呢?是一个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我们经常说哈佛的案例不一定是最好的,哈佛的设施不一定是最好的,哈佛的教授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它的系统是最好的。而系统这个工作应该说就需要扎扎实实做很多年努力的,比如说我们教育底层的系统,我们的服务系统,这些工作,我觉得对于我们这样好的商学院来讲,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应该会达到国际商学院的水平。个别的优秀的商学院,我认为甚至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差一点的可能稍低一点。
但是商学院发展的好不好,除了这些要素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东西,就是我们学员从目前的高增长,大企业,到世界著名的一流的大企业,这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互动的,如果没有这样一流的大企业,我们的商学院就就不构成理念。反过来的话,如果不是顶尖的商学院就不能培养出一流的企业家。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我个人的估计,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应该有可能培养出若干商学院能够做到这样。不仅系统先进,甚至培养出的学员是真正世界一流的企业家,到那个时候,我觉得我们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整个中国商学院的发展都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记者:我们也衷心的希望我们商学院的发展在二十一世纪中叶达到非常高的高度。今天非常感谢苏博士来到我们的聊天室,聊一聊MBA发展的情况,同时也感谢各位网友对我们节目的关注,谢谢大家!